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,围绕实物流及价值流进行一体化设计,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横向集成,打通各部门业务环节之间的壁垒,实现业务协同处理,使资产从原有条块化职能管理转变为一体化流程管理。
在规划设计阶段,设计院即建立初设设备资产台账,在源头进行资产规划,并建立设备台账和资产卡片的对应关系。
在设备采购阶段,引入实物标识管理手段,在设备出厂即贴标,赋予资产“身份证编号”,在源头上进行资产跟踪。
在工程建设阶段,施工单位进行物料装配,检验资产标签和现场实物的一致性,确保在工程建设阶段的“账、卡、物一致”。
在生产运行阶段,设备变动(调拨、盘盈、盘亏)同步触发资产变动,确保生产运行阶段的“账、卡、物一致”。
在退役报废阶段,设备退运自动触发资产处置(闲置、报废),确保退役报废的“账、卡、物一致”。
利用物联网技术,由供应商在设备采购阶段对资产级设备进行贴标,通过实物标识码关联物料、设备、资产编码,保障现场实物与台账一致,实现设备一码到底。
围绕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(LCC)归集、计算、分析而展开设备资产计算,确定最具经济效益的检修方式;通过LCC分析计算,在实际费用发生之前确定最具经济效益的解决方案。以LCC成本管理作为纽带,打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各环节,有效降低成本。
主要包括规划与涉及成本、购置与建设成本、运维成本、改造成本、拆除与报废成本等。
1、规划设计阶段依据设备资产目录,创建台账,自动产生资产卡片;
2、工程建设阶段,进行物料的装配,归集设备购置价值;
3、竣工决算时,分摊建筑、安装工程费和其它待摊费用,形成资产最终价值。
闲置物资、资产再利用是为节约成本、提高库存周转率、降低库存压力,在项目初设、需求申报、物资储备等业务中,优先使用闲置物资/资产库存的业务。
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,横向贯通资产实物流、价值流全过程,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流的传递和反馈,打破不同部门、不同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壁垒,从而实现实物流、价值流、信息流的统一。
借鉴国际上成熟的PMBOK项目管理理论及方法,统一基建、生产、营销、科技及信息化各类项目管理模式,形成具有特色的五阶段八要素,实现项目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。